作者:刘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一个国家的治理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基础。经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千方百计加强人民普遍、基本、根本的生活建设,解决好问题”。解决人民的急、难、难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一个国家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人民生活幸福,最大的政绩就是给人民带来幸福”。造福于人民”。
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大对民生保障力度,推出用好“小份”“大民生活”的新政策,集中力量办出许多老百姓用得着的实事,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支出预算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医疗等支出也保持较高增速。
具体来说,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贴667.4亿元,帮助地方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继续降低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定就业、提前发放实习补贴等政策,帮助缓解企业困难、稳定就业。提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2025年,全国城乡居民月最低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也适当提高。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00元,中央财政设立医疗补贴基金296.5亿元。此外,教育投入也有保障。中央财政将增加中央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对地方大学的经费投入,支持地方扩大优质大学办学规模,增加对学龄人口净流入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转移 p艾兹。此外,通过提高部分学生资助标准、扩大政策范围、继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无息延期本金政策、逐步实施免费幼儿教育等措施,减轻学生家庭教育支出压力。 “看得见”、“看得见”的育儿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减轻了家庭的育儿负担。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渐进”的路,没有“彻底”的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眼前、最实际的利益,扩大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后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安全感。
促进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基本目标是不断促进质量的有效提高和合理的投入扩大就业数量,完善就业促进机制。例如支持就业、完善公共管理体系、稳定和扩大大学毕业生重要就业机会等。聚焦集体就业,促进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式健康发展,继续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适应新技术变革的能力,必须加强职业培训与行业需求的衔接,完善继续职业培训体系。
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式就业人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重点开发符合新就业形式和收入的更合适的保险特征。此外,民生活动要以保障基本服务、保障收入为重点。要继续照顾好福利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继续保障城乡居民参保和缴纳养老保险,健全流浪人员、问题儿童、残疾人等服务保障体系。
大李公开展览《一个老人,一个小人》普惠服务作品。 c以“质量有保证、价格实惠、经营永续”为目标,支持“一老一小”服务机构提供综合服务。更好解决残疾老年人照护问题,提高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同时,支持增加对当地社区综合老年护理服务的资源配置,包括儿童保育和康复服务。ion.改善康复护理等功能。此外,深化发展普惠幼儿服务、综合幼儿服务,实现“看得起幼儿”、“安心幼儿”、“美好幼儿”。
医疗、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提高公共卫生、教育等服务进基地、覆盖农村、帮扶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水平。用实际行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发展进步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教育,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群管理和管理者支持,考虑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社会服务多元化满足人民新期待和要求,要不断完善高度便捷、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比如,大力发展群众熟悉的就地服务,将便民服务点集中到一处,将家务劳动、粮食援助等综合性社会服务引入当地社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交游乐区等建设。还将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推动公共设施、住宅等高层建筑加装电梯,推动打造多元、包容、无障碍、老年友好环境。
人们的生活中没有小问题。未来,我们要继续以“小事”用好“重要人物的生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持续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光明的明天》(2025年11月6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