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贝壳碎片震惊了世界。”甲骨文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成熟的文字系统。它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目前,安阳殷墟已出土甲骨16万多块,散布、收藏于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甲骨就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流浪者,我们衷心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甲骨都能回到我们的家乡安阳,被人们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世界甲骨研究领军人物宋振浩兴奋地说。今年,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系甲骨信息处理实验室与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赛努奇博物馆合作,对欧洲收藏的甲骨进行数字馆藏,实现“数字归还”的愿望。这些数据经过分类处理后,形成富含高分辨率图像和微标记的完整信息数据模型,并上传至面向全球甲骨文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开放的甲骨文人工智能协作平台“影奇文苑”网站。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甲骨文的破译和解读不断加速,甲骨文研究成为中外文明与世界融合的桥梁。策划:李仲发 李军 制片人:赵卓云 统筹:杨军 黄坤 胡关双瑞 余毅 导演:彭谦 林岩 记者:袁月明 杨静 罗宇 孙心静 尉迟荣凯 摄影:马怡然 徐焕生 视频:胡宜彬 山兰青 乔文硕 演员:哲瀚(记者) 技术支持:豆宝AI 图片来源:银秀博物馆 安阳师范学院 安阳融合医学ia中心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 襄阳大观工作室 新华网 新华社联合出品 新华社新闻部国际部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