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万人就业,宜城红薯成富民“黄金果”
发布时间:2025-11-11 12:27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军 通讯员 黄晓云 刘宜中军 十一月,宜城市板桥店镇迎来了红薯收获季节。当地1万多名居民就业,增加收入2亿多元。 “团”已成为全区的“黄金果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村庄富裕、人民富裕。 2012年,种植和销售水果的邹兆红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了红薯和人参苗。他不仅自己种植,还免费提供给村民。当时,当地红薯平均每亩收入3000多元。尝到好处后,村民们纷纷跟随他,争先恐后地种红薯。邹兆红教授种植施肥有机物、精准熏蒸、覆盖、滴灌等种植技术。他h我亲自走访了浙江、山东、湖北等地的农业科研院所,学习适合宜城气候和土壤的脱毒育苗技术。目前,邹兆红先生投资数百万元建造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已投入实际使用,形成“上半年供应北方、下半年供应南方”的错峰安排,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季节种植限制。苗是丰收的保证,销售是丰收的关键。在板桥店镇新街村红薯种植基地,38岁的农民王虎正忙着组织工人将40吨刚收获的紫薯装上卡车。 “这首巨大的曲子,今年他种了1200亩地瓜,卖掉了大部分,剩下的也签了销售合同。2018年,村民刘文浩的父亲种了5亩地红薯。”小商人刘文浩以零售价两倍的价格出售红薯。 2023年,包装储运基地将搬迁至1900平方米的现代化钢架厂房,年销量将超过1000万公斤。 “明年我们就可以全年销售红薯了,我们还协商了1000亩农田,种植优质新品种。”在王台村,板桥店镇红薯协会会长、村党支部书记刘波同样忙碌而踏实。 “村委会的30多名成员,他们种植了约6000亩红薯,但现在……然后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湖北世嘉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正在该村的红薯产业示范园建设。作为宜城市首家引进的红薯深加工企业,生产设备加强净化,样机产品行动计划于11月底开始。 “主要生产水晶薯零食和宠物饲料原料,产值近3000万元,还可以为50名居家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该公司总裁李永贵说。 “从育苗种植到销售、深加工,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城、乡村工程、农民增收。”板桥店市党委表示,当地的红薯产业目前不仅覆盖宜城市多个城市,还延伸到香州、枣阳、钟祥等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