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学习“宜昌模式”,构建“四大慢性病”防护网络: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研讨会在宜昌成功举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冯小倩、通讯员张静)10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数智合作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区域建设与示范”启动实施研讨会在宜昌市成功召开。
该项目由中国三峡大学和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牵头,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慢性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全国顶尖大学和医疗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非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这是该市和中央州唯一批准的此类项目。项目将围绕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等慢性病,深入研究“宜昌模式”,构建“四大慢性病”防护网络。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指通过重要战略产品、重要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进步以及资源整合,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的大型项目,以实现重要战略目标。该专项体系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基础上建立的,共有16个重大专项,涵盖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优先领域。制造业、能源、生物医学和航空航天。是支撑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
首次会议上,项目总负责人、中国三峡大学党委常委、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杨健系统介绍了项目总体目标和研究架构。
项目将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医疗卫生体系优化、数字智能区域平台建设、数字化治疗诊断产品研发、综合绩效评估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构建“预防、检测、管理、治疗、康复”五要素相结合的一体化医疗卫生体系,共同预防,检测并分享多种慢性病。形成综合防治、同治同管的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智能化管理机制,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慢性病防治“宜昌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示范推广。
吴堂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先锋;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劲松;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跃华。中国三峡大学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俊明 宜昌岑党委副书记、主任会议由自治区人民医院主持。参与项目的各科室领导、专家、院士,中国三峡大学医学院及附属院校、武汉协和医科大学宜昌医院、宜昌市医疗机构、州(市区)代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城市医疗联合体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首次会议。
吴堂春教授指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的大事,也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环节。该项目以“数智协同”为核心,重点开展综合智能防控体系的区域建设和示范,精准满足我国医疗卫生发展需求。并聚焦国家战略。创新重大慢性病患者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智能健康管理机制。该项目在宜昌市启动,贴近基层实际,帮助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快速走向前沿,促进力量协同整合,提高体系建设和示范应用效率。同时,该项目可作为高水平“试验场”,探索类似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控模式,为建设慢病防治提供重要支撑。 具有中国特色的控制系统。
初次会议上,调研组四位负责人就构建一体化医疗卫生体系、重大慢性病区域数字化平台建设、利用人工智能为慢性病提供数字技术服务,重点关注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技术的绩效评估。他们从系统优化、技术进步、模式创新、效果评估等方面系统地呈现了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路径。
会议由专家指导和问答环节组成。来自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与现场专家组成员就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和讨论。
杨健表示,项目组将站在服务国家总体战略的最前沿,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规范和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和塑造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慢性病防治有效途径,为慢性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撑。支持保障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