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雄安10月22日电(记者宋业文)今日,首颗“雄安”人造卫星“雄安一号”(洪湖技术验证卫星)完成制作下线。这标志着雄安新区航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从“0到1”的跨越。 “雄安一号”采用自主研发的P-B比例储供系统。图片提供:鸿庆科技蓝箭 据鸿庆(雄安)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安鸿庆科技”)负责人介绍,“雄安一号”(鸿鹄技术验证卫星)是雄安新区首颗建成的卫星。其主要开发课题集中在高性能卫星计算机“白泽”和“阿卡菲”。大型柔性太阳翼及系统“金乌”新一代霍尔电力推进系统三大技术创新TEMS将分别解决“计算能力瓶颈”、“能源限制”和“能源效率”问题,推动通信卫星向“高性能、长续航”转型。雄安鸿庆科技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智能制造车间。人民网记者宋业文摄。近日开始运营的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位于雄安科技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内,聚焦卫星 中试验证并批量生产。工厂设计为两层,一层高13.5米,拥有高约9米的大型卷帘门,完全满足所有卫星组装和成套机械运输的需要。雄安宏庆科技是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于2025年初在雄安新区注册,专注于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研发和智能制造。 “新区各级部门为雄安鸿庆科技企业提供注册、开户、人才招聘等全方位服务,方便企业实现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产线)、当年卫星(卫星)下线。”雄安新区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雄安新区。此外,雄安科技创新成长资本投资基金将提供8000万元,加速公司在雄安的产品研发、生产和运营建设gan.我投资了。目前,航天信息产业是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和建设的三大产业之一。通过高质量举措、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链等措施,汇聚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公司、中国时空信息集团等“链主”企业。